close

  ——書記系列訪談·南山篇
  策劃/統籌:張建明 江強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丁侃
  通訊員 於濤
  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開展9個多月,目前進入到“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南山區作為深圳市創新先行區、GDP產值第一的區域,在踐行群眾路線、深化改革、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方面,有哪些做法和亮點?近日,南方日報聯合集團旗下南方都市報、南方網深圳頻道對南山區委書記李小甘進行了專訪。
  村民當老師為四套班子授課
  南方日報:目前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南山區作為全國創新城區,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哪些特色,成效如何?
  李小甘:按照中央、廣東省委、深圳市委的統一部署,南山區參加了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目前已轉入到“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標準高、要求嚴,全區各級黨組織把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狠抓落實,確保規定動作一絲不苟,自選動作扎實開展。
  在學習教育、聽取意見環節,班子成員不光帶頭給黨員幹部上黨課,為基層講學送學作輔導,而且還創新學習方式,到社區聽居民講課。比如我們在4月份組織區四套班子領導到南山經濟發展較好的大磡村,請村民給我們上課,聽他們講村史,傾訴在生活、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大家聽後都很感動,也很有感觸。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歸根到底就是要拜人民群眾為師,這樣的教育課,才真正使我們能知民情、解民意、紓民困。
  在查擺問題、開展批評環節。我們堅持“問題導向”,牢牢把握“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四個關鍵,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還努力創新自選動作,將教育實踐活動與“嚴紀律、正作風、促廉潔”專項行動結合起來。這個專項活動包括勤廉倡導、八查八看、效能監督、明察暗訪、末位問責以及雙向測評等八項內容。目前已開展兩輪明察暗訪,覆蓋100多個單位和服務窗口,對發現問題的個別單位和個人進行了批評、教育和處理,促使黨員幹部作風進一步好轉。
  我們還將教育實踐活動與辦好民生實事結合起來,提前準備、廣泛收集轄區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今年我們實施了“10項民生工程”和“50件民生實事”,包括推進易澇點整治,實施“清涼教室”工程,推動社會福利中心二期、南山文體中心儘快投入使用等。僅實施“清涼教室”工程,我們就投入1.2億元,為全區58所中小學、幼兒園2200餘間教室和功能室安裝空調4716台。
  現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進入到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我覺得這個時候更多的是要思考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能給我們留下什麼,而不能只是一陣風。所以我們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梳理工作作風、工作環節上存在的可以改進的地方,形成制度和長效機制,讓基層群眾切實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進步。
  5大改革項目全國先行先試
  南方日報:今年是深化改革年,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請你談一下南山的改革情況,有哪些具體舉措?亮點內容是什麼?推進情況如何?接下來還將有哪些改革?
  李小甘: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南山的“改革創新年”。回看歷史,南山是深港兩地歷史文化之根,也是打響中國改革開放“第一炮”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勇立潮頭,堅持問題導向,從制約南山發展的問題著手,尋求改革突破。
  改革需要註重實效性,改革成果要看得見摸得著,最終要惠及老百姓。由此,我們將教育實踐活動與全面深化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作風的真轉真變來促進改革的全面深入推進。
  前一段時間我們出台了《南山區全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和《2014年改革行動計劃》,明確了全區8大方面45項改革舉措,以及2014年重點實施的11項改革計劃。細看這些改革內容,都非常有特點,既有大方面的改革,也有微改革。比如在社區治理模式方面,城鎮化後的社區究竟該如何治理,全國都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怎樣才能真正提高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近期,我們專門召開會議,研究“一核多元”社區治理模式改革,這是南山今年的1號改革項目。我們從基層實際出發,提出了以社區綜合黨委為核心的“1+3+N”治理模式。包括讓居委會去行政化,回歸自治功能,切實反映群眾呼聲,相當於社區的人大。社區工作站相當於政府,承擔計生、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社會管理的工作;社區服務中心則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承擔社區的助老愛殘等社會服務的功能。這一治理模式,為基層的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樣本,科學地理清了基層黨委、政府、社會、市場之間的關係,具有可複製、可推廣的特征。
  “伸出十個手指,不如握緊一個拳頭”。南山今年推動的11個區級重點改革項目,其中有5項屬全國先行先試,覆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各個領域。比如,剛剛我們提到的“一核多元”的社區治理模式,就是在全國的一個創新。此外,我們還率先在全國構建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這一體系榮獲了廣東省科技技術獎特等獎。法治方面,我們設立全國首家“互聯網民事糾紛調解中心”,創建全國首家“企業知識產權權利人數據庫”,在全國率先建立區域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
  改革是時代的主旋律,也是我們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接下來,我們將突出制度創新,圍繞“四個有”,即有理論概括、有實踐依據、有實際效果、有推廣意義,進一步挖掘改革項目,把體現制度創新、反映南山特色的項目及時補充進來。同時,我們將全力爭取上級支持,將更多改革試點放到南山,爭取更多納入國家、省、市層面的改革項目。
  “書記信箱”每信必看每信必回
  南方日報:群眾路線的開展,最終是為民造福,解決群眾的困難需求。而解決“最後一公里”也是難點所在。南山區是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有哪些創新舉措?
  李小甘: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關鍵是要解決好民生問題。我認為老百姓真正認可的走群眾路線,主要在於他們的問題能否得到解決,這才是化解“最後一公里”關鍵。否則調研得再多,到基層再多,群眾的利益不能得到體現,還是不能逾越這“最後一公里”。
  為了打通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今年我們在全市率先打造“智慧黨建”城區,建立了區委委員、區黨代表、黨員和群眾聯繫服務四級網絡,成立了919支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伍,共吸納黨員志願者18570名,開展活動667次,服務群眾3.9萬多人次。
  區各單位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紛紛開展自選動作,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如區法院設立“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開通“12368”訴訟信息服務熱線,提供訴訟引導、釋法答疑、案件進度查詢等22項司法服務,切實方便當事人訴訟。
  為了更好地聯繫群眾,及時瞭解群眾訴求,在南山新聞網專門開通了“書記信箱”。截至目前,共收到市民網友來信3200多封。我堅持每信必看、每信必復,回覆率100%、辦理率100%、辦結率接近70%,解決各類民生事實1800多項,包括推動解決同樂學校公交站台增設、松坪山公園建設、公園南路與望海路交匯處人行道拓寬、紅龍路路面破損修複和違停治理等一大批問題,這些事情都是實實在在的,居民都有切身體會。
  為了進一步優化信箱的工作流程,提升辦理效率和質量,我們現在將“書記信箱”改版升級,為轄區八個街道黨工委書記增設了信箱,形成了“書記信箱群”,讓更多的“一把手”站到“前臺”為市民網友服務,更好地為轄區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解決好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接下來,我們將著力抓好幾項重點民生項目,進一步改善城區環境,讓群眾切身感受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包括高標準規劃建設深圳灣濱海休閑帶西段;高標準規劃建設南山後海公園;啟動“大沙河生態文化長廊”規劃建設等。  (原標題:一把手站到“前臺”解決民生訴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f61qfcgb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